年近半百的毛益龍是奉賢區青村鎮解放村五組的一位普通村民。他于九十年代初開始種植黃桃,現有黃桃面積4.3畝。前幾年,毛益龍認為自己認認真真、辛辛苦苦,一心撲在桃樹上,但不曉得是啥原因,桃子還是種不好。果形比人家小、顏色不好看、價錢賣不起、效益提不高。為此,他就開始琢磨起種桃的經驗和技術來。為了進一步提高黃桃產量和品質,達到“圓、大、黃、甜、香”標準,使黃桃成為廣大農民致富的特色產業。于是,毛益龍就從07年開始,參加了“專業農民、新型農民、特色專業”等各類技術培訓班。他認真學習、專心聽講、刻苦鉆研、虛心請教,并通過“現場示范、咨詢面授、入戶指導”等形式,使毛益龍學到了黃桃栽培新技術、新措施、新經驗。今年村成立了“田頭學!,在幾次“田頭學!秉S桃培訓授課中,他積極參加,融入其中。他學用結合、聯系實際、措施到位、精心管理,使黃桃生產的經濟效益逐年上升。
他投產的3.5畝桃樹,2008年總產值達65000元、畝均產值18570元,比參加培訓前增加1倍多。2009年由于受多種災害性氣候影響,總產值達到45000元,畝均產值12860元,但比一般農戶仍增30—40%。2010年總產值達85000多元,畝均產值24300元,創出了他有史以來黃桃畝產值最高水平。
毛益龍生產的黃桃果形圓整個頭大、果面潔凈色澤黃、香氣濃郁糖度高、市場看好惹人愛,在2010年黃桃擂臺賽上榮獲三等獎。培訓學技術,科技助致富,他的主要技術經驗是:
1、針對樹勢、區別對待、確定留果量
根據樹勢、樹齡和肥水條件確定合理留果量,是保證黃桃產量、提高品質、增加效益的重要手段。經過多年的觀察和探索,毛益龍掌握了每棵桃樹的樹勢狀況,對每棵樹的坐果多少、果形大小等做到心中有一本帳。果實套袋時根據各棵樹坐果、果形等樹勢特點決定每棵樹留果量。今年對140棵桃樹留果套袋41000只,平均每棵293只。其中最多的一棵桃樹套袋700只、有的500多只、最少的控制在200只。達到棵棵桃樹滿坐桃、只只桃子質量好、一只桃袋2元多、畝均產出效益高。
2、堅持用藥、提高質量、確保噴藥量
毛益龍認為,近年來果品質量好,主要表現在果形大、果面色澤好。重點是色澤有了很大變化,著色均勻無斑點、果面潔凈呈金黃。關鍵就在噴藥上,其噴藥質量好差對黃桃色澤至關重要。他的具體做法是:噴藥間隔期為10天噴一次藥。5月上旬前每桶藥水噴6—7棵,5月中旬起每桶藥水噴3棵。噴藥時一定要講究認真,不能馬虎、提高質量、保證效果。噴藥時以噴果子為重點,自上而下,從果柄往下噴,果實四周全部噴透。這樣,既能減少病蟲對果實的危害,又能改善黃桃色澤,提高果品質量,確保高產高效。
3、掌握規律、科學施肥、提高用肥量
肥料是桃樹獲得高產、穩產、優質、高效的必要條件。為確保桃樹各生長階段對養分的需要,毛益龍學以所用,聯系實際,切實做到科學施肥。他重點抓好四次施肥關。一是基肥:結合冬翻施雞糞肥每棵30—40斤。二是保果肥:套袋前(6月上旬)施獅馬牌復合肥每棵2斤。三是膨大肥:7月10—15日施碳氨每棵3—4斤,如遇干旱進行澆抗、提高肥效。四是采后肥:桃子采收結束后,抓緊施碳氨每棵2斤,以利恢復樹勢。達到根系發達,枝葉茂盛、樹體健壯、樹勢穩健,為高產奠定了基礎。